首页 实时讯息

实时讯息

在火辣辣的江西,藏着淡人的快乐老家

2025-05-12 19:46:00 0

当辣椒在江西的灶台上迸出火星,萍乡腊肉与南昌拌粉的辛香蒸腾成一片红云,人们总以为这片土地全都是热辣火烫。然而,赣西的山水悄然一转,在罗霄山脉的臂弯里,宜春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走进宜春,仿佛进入了一个“淡人之境”。这里没有网红城市的喧哗流量,也不提供极限运动的肾上腺素。古称袁州、今呼宜春的这座城市,两千年来展示着一种细水长流的淡然气质,默默以一汪温泉、奇石云海和千年文脉,温养着一方风土与人心。

01 在这里,读懂“淡人”的千年修炼法

宜春的山水,经历代文人的认证。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这里担任刺史,写下“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种草文。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当地讲学时,也留下“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好评。

与武功山同属一脉,位于宜春的明月山却少了帐篷挨帐篷的喧嚣,多了一份从容和空灵。走在青云栈道,风声、水声、虫鸣鸟叫混成一段天然白噪音。传说这里还是嫦娥奔月的飞升之地。

如果说武功山的卖点是高山草甸,那么明月山的特色在于山水相依、瀑布清响。从索道中段往下,穿竹林,听飞瀑,山气氤氲,仿佛将内心的烦躁也一一抚平。最妙的是坐上那趟通往羊狮慕的小火车,上车时还在赣C宜春地界,下车时就一脚踏进赣D吉安。

历朝历代的反内耗先锋,早将自己的修炼心法写进宜春的群山之中。

明月山主要由太平山、玉京山、老山、仰山等12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唐代慧寂禅师在仰山建寺讲法,与师父沩山灵祐禅师共创“沩仰宗”一派,主张“不说破”,禅意藏于日常,修行也无需外显,一切自然如是。

更早一些的东汉,隐士袁京在弃官后抵达宜春北郊的五里山,被这里的清幽山水打动,从此开荒种田,终老于此。熟谙医理的他还经常下到村子里给当地人看病,在大旱时主动率众修渠引流。他的气节感动了后人,传说“袁山”“袁河”“袁州”皆因此得名。这份不争名、不逐利、踏实生活做事的气质,成为宜春的一种精神注脚。

山撑起了精神的主骨,水滋养着身体的血肉。宜春之名,最早来自“莹碧如春,饮之宜人”的泉水。游完奇山秀水,当然还得泡泡古泉才算完满。

宜春下辖多个县市区都散布着天然温泉,号称“十泉十美”。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明月山下温汤镇的富硒温泉。镇上有一口古井,自南宋始,一直涌流出热泉水。

这里的温泉拒绝硫磺味的“霸总”人设,主打无色无味、富硒养生的“暖男路线”。硒元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对心血管、癌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富硒温泉,放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稀罕货。

从武功山横穿至明月山的登山客,最懂这泉水回血的快乐。接一桶温泉水,坐在街边就能泡起脚,原地驱散旅途的疲惫。入冬时节,“银发族”结伴前往温汤镇。他们每天喝硒水、吃硒餐、泡硒汤,过上一两个月的硒式生活,不卷,不急,靠“硒”养生也养心。

02 古村祠堂群,人间慢一拍

如果说温泉和山林滋养的是身体与情绪,那么在宜春周边散落的古村古建里沉淀的,则是人与时间的关系。它的文化沉淀常藏于砖缝之中、旧物之上。慢一点,才能看清楚它的气韵。

有人说,只要一件元青花就足以让一座博物馆声名远扬。而宜春下辖的高安市博物馆里,藏着19件元代青花瓷精品,数量为世界第三多,仅次于土耳其托普卡帕宫和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博物馆。

别看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不张扬,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可谓“瓷中贵族”。 据统计,元代青花中高档瓷目前全世界收藏不足300件。元代青花瓷的成功烧制,打破了中国传统瓷器以青、白、黑为主的局面。

高安馆藏的元青花不仅完整得连瓶盖都没有丢失,而且物件中还融合了古人对儒家文化的思考。比如馆藏的元青花高足杯,杯内草书“人生百年长能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全世界仅此一件。

△元青花高足杯承载着古人的人生哲学: “ 人生百年长能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图/《探索·发现》截屏

在宜春,时间不只是沉在文物里的光影,也活在城市节奏中。袁州谯楼是一座为仰望星空而生的城楼。它屹立在宜春市区中心,始建于五代十国。

南宋滕强恕在这谯楼内设立天文仪器,以铜壶滴漏精准测时,建成中国最早的地方天文台。透过这座城楼,人们看见星辰流转与四时更替,也体悟时间如水,悄无声息却改变万物。

时间不只是天上的星象节律,也是一代代人的聚散延续。万载古城虽不大,却独特。古城里祠堂扎堆,保留着32座宗祠,包含14个姓氏。当地研究人员表示,这仅是万载庞大祠堂群的一角。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当地祠堂数量多达250多座。

这座小小的古城是一座移民之城,明清时期大量中原地区老百姓南迁至此。祠堂内多处使用砖雕装饰,这并非万载本土特色,而是延续姓氏本源的中原风格。

看完一砖一瓦的宗族情长,下午可以到茶馆喝碗大碗茶,夜晚在龙湖公园看场绚烂烟花。生活虽不热烈,却处处温柔。

除了古城,宜春还有一些“神仙村”,仿佛为“淡人”量身打造。贾家村拥有300多幢元明清古宅,是现实版的“荣国府”;天宝古村保存着明代木构牌坊的精品“鲁班坊”。南惹古村有千年银杏和森林咖啡馆,水口村能沿溪徒步进竹林秘境,雾气升腾间仿佛误入武侠片片场。

这些村庄没有密集的打卡点,没有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旅行团,至今保留着生活原本的松弛感。在这些地方,生活无需激烈表达,而是顺着自己的节奏,静静展开。

03 家常辣味,最让人回味

淡淡然的生活,也能吃出热气腾腾的满足感。在粉的世界里,宜春人吃的是“扎粉”。这种粉口感柔韧扎实,加上本地松花皮蛋一起快炒,油香气腾,咸香不腻,是不少宜春人心中的“安心一餐”。

一方水土,养一方餐桌。宜春地处赣西丘陵、北纬28°,雨热同期、物产丰饶。每年七月,早稻收割正值辣椒采摘季,当地人便将新鲜稻米打磨成粉,与新辣椒混炒制成“米粉辣椒”,那就是最应节的美味。

宜春所在的赣西丘陵湿气重,连空气都带着潮意。在这里,能发汗的饭菜最受欢迎。一顿饭,不止填饱肚子,更要驱走身体里的湿热。从小镇走出来的“慈化鸡”,可说是除湿祛寒的代表。

整鸡抹盐后剁块,与剁碎的牛角辣椒一起爆炒,最后加上当地酿造的“柒醋”,将酸辣焖到鸡肉里。鸡肉紧实入味,集咸、鲜、酸、辣,下饭指数五颗星。

△ 宜春特色的酸辣口慈化鸡。(图 /《三餐四季》截屏)

除了日常烟火,宜春的樟树饮食还藏着一份药香。这座有着“千年药都”之称的小城,不只开设了中药博物馆,还把《本草纲目》搬上了灶台。大蒜须、柚子皮、橘子皮这些厨房边角料,在这里也能成为有滋有味的菜品。

在宜春,食物不靠猎奇,也不争宠。分寸恰到好处的家常味,就足够让人胃口大增,多下几碗米饭。淡然却不乏味,像极了这座山水城市的气质。

真正的“淡”不是无奈,而是一种定力。

宜春不会在社交媒体上用力吆喝自己,它只是一步步用山水气韵、文化底色和生活质地告诉你:在这座赣C之城泡泉喝茶、爬山走村、吃饭散步之间,就能慢慢找回生活的呼吸感。

参考资料:

[1]@觅器,探访江西万载独特的宗祠文化,2024-12-02

[2]中央电视台,三餐四季江西篇,2025-03-3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作者:晓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