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光明 身无所惧|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三都抢险纪实
“报告指挥长,7月1日凌晨3:23,10千伏都坝线全线复电。”7月1日,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南方电网都江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一个好消息振奋人心。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室内人员激情洋溢。
“都江前指收到,大家辛苦了。我宣布,7月1日凌晨3:23,都江区域全网由电网供电!”前线指挥长的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指挥部的墙上,“党员突击队”五个醒目的鲜红大字,彰显了都匀供电局这支南网“铁军”的使命底色!
自6月24日,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进入三都自治县都江镇重灾区一周以来,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贵州都匀供电局的精密布局、细致统筹下,“党员突击队”率先垂范带领一线战斗人员斗雨天、战泥泞、克万难。他们在破碎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在汹涌的江水里奋勇搏击、在无人的高空中坚守阵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让“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充满了不竭的生命力。
变成“原始人”也要突进去
连日暴雨肆虐,三都自治县都江镇满是创伤——电线杆倒塌、道路冲毁、信号缺失。面对如此艰难状况,应该怎么办?

车辆不能行,那就徒步;道路损毁,就用锄头挖开。无论多难,都匀供电局一线救灾人员迎难而上,顶压前行。肩上的责任告诉他们,多挖一点、多走一点,群众接近光明的生活就能早一秒到来。

6月24日、25日,超过500余名青年骨干星夜驰援三都自治县,迅速成为抗洪抢险复电的核心攻坚力量。
6月26日,10千伏响拉线排烧支线发生倒杆断杆险情,在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电力孤岛”,青年突击队员们以肩为桥、以背为路,在齐膝深的淤泥中展开了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线”争夺战,协助物资供应组转运电杆100余基、金具线材4.8吨。
分秒必争,寸土必抢。
山体滑坡截断道路,供电抢修与村民出行双双受阻,怎么办?

危急关头,供电抢险队伍12名抢险队员化身“桥梁工程师”,仅用10分钟便架起60多米长的临时木桥。
手牵手下斜坡,电力人化身暴雨之中的“及时雨”让村民感受到了温暖。“有他们在,我们心里踏实!”村民由衷地对供电人挺身而出的行为点赞。
一路前行,一路问询。受到灾害导航不准,抢险队员们就一边走一边问,最后绕行240公里将发电车送达指定地点。
没有通讯怎么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看这里,王文学,我们9人已出去。”“王文学,我们9人已出去。”“输二所两人已出去。”

面对困难创造条件挺上去,面对队友守望相助不抛弃。在损毁G321国道的蓝色护栏上,一个个歪扭的汉字组成了灾区最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抢修复电队员的回家路。
政企军联动铸就“钢铁长城”
6月27日,通往都江的G321国道多处坍塌,多个施工队携带大型机械正在清理,电力、通讯等工作边清理道路边抢修。“我们主要采取了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抢修,通过投放食物的方式保障转移的人,让他们吃住无忧。”三都县都江镇党委书记蒙泽荣说。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为了尽早恢复电力,南方电网都江抢险救灾前线指挥部建立“政企联动、路电联动”机制,与黔南州、三都自治县、都江镇三级党委政府,搭建透明化、可视化指挥体系,穿透线路单线图与地理位置图,将电力抢修、道路清障、灾情预警等信息映射到现场图纸上,根据实时进度更新抢修状况。
自“路电”联动机制运转以来,电力抢修效率大幅提升,面对6月28日第二次洪峰,成功引导了都江电力抢险现场沿河作业300余人立即有效避险,800余人成功转移。
6月28日,都江镇电力供应再临严峻考验,维系全镇数万居民生产生活的“电力生命线”——35kV响江线1号塔杆基因塌方严重受损,全镇唯一上级电源命悬一线。与此同时,10kV响镇线14号杆也突发故障,灾后保供形势骤然升级。
怎么办?怎么干?

面对不让人喘息的险情,都匀供电局应急指挥体系高速运转。当晚21时,都匀供电局果断再次启动“军企联动”应急预案:刚经历上一轮抢险的荔波县民兵应急连官兵、贵州送变电公司专业技术骨干闻令即动,顶着漆黑的夜幕火速驰援都江镇抢险现场。
救援现场,大家分工明确。
供电技术骨干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精准判断故障,制定最优抢修方案。民兵队伍则发挥突击力量,全力进行基础加固、土方回填等重体力作业。

经过数小时的鏖战,受损杆塔基础被成功加固回填,这条至关重要的“主动脉”转危为安。在最短时间内,都江镇全域电力供应成功恢复正常。
你为了我,我心有你
天灾无情,人间大爱。在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万分单薄,但众人齐心,渺小的人类可以战天斗地。
在抢险救灾中,从来都不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是“你为了我,我心有你”的交织。
在都江镇,因强降雨导致10千伏都坝线41根电杆受损。都匀供电局在紧张的昼夜抢修时却上演了感人的一幕。
村民韦先生与爱人主动过来清理线路通道上的树木,为抢修争取时间。
“他们为了我们,电力人这么拼命,我们也想尽份力。”韦先生朴实的话语传递着理解与支持。
群众最重要的财产是什么?牲口一定少不了。

正在都江镇巡视灾情的供电员工,发现山体塌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猪棚被冲垮,10余头满身黄泥的黑毛猪到处乱跑,村民王光成心急如焚。
关键时刻,队员们立即与民兵配合,在洪流中“抢”猪。“感谢供电和民兵来帮助我,真的非常感谢。”王光成如是说道。
救灾为了群众,救灾依靠群众。
月亮村陷入黑暗,亟需恢复电力,但道路阻塞前行艰难,都匀供电抢险青年党员突击队不得已只能徒步踏勘。

筋疲力尽之际,月亮村有着33年党龄的72岁老人刘玉华听闻抢修复电,毫不犹豫把自家三轮车捐献出来,抢险队员驾驶40公里到达抢修现场。
都江镇千秋村不仅断电,巨大的塌方将路基完全摧毁,只留下半边紧贴湿滑峭壁、宽度不足三米、随时都可能塌方的路。
对都匀供电抢险队来说,更大的困难摆在面前:车辆无法前行,大型机械怎么运。

“发电机,抬过去!” 队员郭敏的喊声划破了黑夜,抢险队员和闻讯赶来的村民立即合围。
“来,一起使劲。” 经验丰富的师傅蹲身抓住编号为LD-Q10的10kW柴油发电机底座。
此时,抬着发电机的人们身体紧贴冰凉山壁,“慢点”“靠里”“抬脚”,低沉的提醒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交流。

“过来了!过来了!” 激动的喊声打破沉寂,村民们也跟着欢呼起来,大家露出了舒缓过后的笑容。
“快!上我的车!” 在另一头接力的千秋村一位村民大哥立刻招呼。没有丝毫犹豫,都匀供电抢险队赶紧上了村民的小货车。

熟悉的轰鸣声响起,这台经历过海南文昌台风、凯里冰雹的应急保供的“老兵”再次出击。一盏接着一盏,昏黄的灯光串联起了村寨的幸福笑声。
“水陆空”立体式作战
本次抢险救灾,都匀供电局可以说是“水陆空”立体式作战。
前有洪水滔天阻隔,旁有山体滑坡阻滞,靠人运送物资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抢险救灾就是和时间赛跑。
6月26日,都江镇柳叠村受强降雨影响,道路塌方、电力设施受损,抢修面临物资运输难题。

怎么办?在空中,都匀供电局利用载重无人机,将导线、金具、瓷瓶等抢修物资挂吊跨越障碍,精准投放至线路故障抢修点。
6月28日,都柳江石灰厂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253.5米,超保证水位2米。此前因首次洪峰受损并完成修复的10kV响镇线杆塔再度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抢险救援队通过在都柳江对岸增设电杆的方式,拉紧导线以缩小线路弧垂,降低后续洪水浸泡风险。

6月29日,抢险救援队通过使用大型纵列式重载无人机跨都柳江吊运160kg轻质电杆,协助解决运输难题。目前,抢险救援队通过重载无人机共完成工器具跨江吊运、其他断路点物资转移等合计2.546吨。
在都江镇抢修现场,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抢修人员面前。传统人力放线作业方式存在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供电抢险队调派中型无人机执行跨江牵引放线作业。无人机搭载专业牵引装置稳定飞行,精准完成跨江作业。

与此同时,在交通阻断情况下,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协调国家应急部直升机3架次护送9名电力抢修人员及卫星视频基站、无人机、应急食品等物资到都江镇,建立起都江镇现场指挥所,像一把钢刀狠狠地插入了灾害的心脏。

在水面,抢险救援队以冲锋舟渡洪水,徒手游等方式,想尽一切办法尽快处置、修复受灾线路、设备。

在陆地,抢险救援队通过徒步、三轮车等方式进出灾区,为群众及时带来了光明。
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供电人的身影。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前路艰险,为了万家灯火、为了驱散黑暗、为了人民的笑脸,供电抢险人以坚毅的意志挑战灾害中的不可能、以胸怀万家灯火的大爱不舍昼夜、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担当筑起一道道防线,让“南网情深”的诗篇更加璀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发扬 袁绍阳
编辑 何广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