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实时讯息

专利转化看山东|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试点典型案例

2025-08-18 12:41:00 0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8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张晶晶)

创新驱动发展,标准引领未来。专利是技术的“护城河”,标准是产业的“通行证”,它们的强强联合,正成为抢占发展先机、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硬核密码!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城市试点建设,建成1个专利标准融合创新区域试点和25个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企业试点,探索工程机械领域专利标准精准导航,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成果。济宁市特开设“专利标准融合案例”专栏,期望通过案例分享,启迪思路、凝聚共识,推动济宁市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专利+标准”双驱动能!

近年来,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面临技术迭代加速与标准化建设滞后的双重挑战。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试点建设为抓手,聚焦稀土储氢材料与钕铁硼速凝薄片合金产业化需求,系统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应用协同发展,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创新实践模式。

构建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健全组织架构与制度保障,形成全链条融合创新生态。一是建立技术质量部统筹的专职管理机构,明确技术攻关、标准研制、成果转化等重点任务,实现研发方向与标准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建立“研发-专利-标准”同步推进模式,在稀土储氢材料和钕铁硼速凝薄片合金生产线实施技术突破与标准构建双轨并行机制;三是设立专项经费账户,配套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核心技术成果标准化转化成效显著。聚焦高丰度稀土元素平衡应用等产业化难题,形成专利标准双向赋能格局。一是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围绕高丰度稀土元素平衡应用等产业化难题,形成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其中9项发明专利实现产业化应用;二是建立专利标准转化通道,推动“高性能双稀土固溶体基贮氢材料制备技术”等4项核心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制定《稀土系储氢合金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等标准文本9项;三是构建标准实施监测体系,在钕铁硼速凝薄片合金生产线部署监测设备,实现生产数据与标准参数的实时监控。

产业协同创新模式形成示范效应。深化“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合作机制,探索出特色融合发展路径。一是创建标准研制联合体,参与制定GB/T 42656-2023等3项国家标准,将企业专利技术嵌入标准条款;二是搭建技术共享平台,与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协同攻关;三是发挥全国稀土标委会成员单位优势,参与稀土储氢材料标准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制修订。

创新融合发展形成显著综合效益。经济效益方面,专利标准化产品带动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98%,2024年产品销售额突破3.3亿元;社会效益层面,制定的3项国家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生态效益领域,通过将专利转化为绿色生产标准,单位产品能耗下降,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化专利标准融合创新之路。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对新型稀土材料技术的研究投入;在标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标准的对接,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在产业应用上,继续推动专利标准融合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带动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