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实时讯息

“江门影视政策28条”出台:光影造梦,产业向荣

2025-05-25 11:05:00 0

5月22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广东重磅发布文化产业六个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提出87条政策举措,推动新一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影视领域,江门市委宣传部迅速发布《落实〈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28条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江门影视产业繁荣发展。

江门是大湾区影视资源的“富矿地”。在这里,山、河、湖、海等自然景观一应俱全,碉楼、骑楼、洋楼遍布各地。“侨”是江门最大的文化IP,侨的故事里面有大历史、大时代,有家国情怀、桑梓情深,也有普通人的命运沉浮、悲欢离合,为影视创作提供素材。

江门也是大湾区影视制作的“梦工场”。《意见》明确,江门将全域提供影视协拍一站式服务,设立影视协拍服务热线0750-3272521,8小时内完成线上影视拍摄备案资料审核。

光影造梦,产业向荣。一揽子政策措施也是一揽子市场信心,在未来的影视产业发展中,江门不仅以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抢镜”,还将凭借政策发力和产业配套主动“入镜”。

打个电话全域协拍

“在江门架起摄像机就能拍大片。”今年3月,在江门取景拍摄的电视剧《棋士》开播,该剧外联制片人钟春田感慨。

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开平碉楼见证了近代华侨史的沧桑巨变。杨兴乐 摄

江门是中国侨都,一座自带“电影感”的城市。数据显示,近三年超百部影视剧在江门取景,仅过去一年在江门取景拍摄的剧组就超30个。今年5月份,又有2部电影在江门开机。

剧组拍摄并非易事,从看景、外联,到组内协调、组织群演,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作为取景地的江门有时也出现剧组需求和资源供给无法精准对接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行业痛点,江门创新服务方式。《意见》提出,江门将完善“一库一平台一机构”,健全影视资源数据库,设立公益性市级影视服务综合平台,构建“1+7+N”影视服务机构——即1个市级影视服务中心、7个县级服务中心、N个拍摄服务孵化中心——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全域落地服务。

来江门,有哪些取景地可以选?江门将上线“光影江门”小程序,建立涵盖基地影棚、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城市景点、民风民俗、特定场景、酒店餐厅、运输公司等信息齐全的影视拍摄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化宣传平台,用科技化手段实现场地展示360度全景呈现,并探索加入AI搜索功能。

《棋士》剧组在台山取景时,被当地骑楼街的时光质感震撼。资料图片

想拍摄,协拍流程怎么走?影视剧组如有意向到江门拍摄,可拨打影视协拍服务热线,江门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拍摄协调、中介建议等服务。在线下影视协拍申请的基础上,增设线上影视拍摄备案功能,依托“光影江门”小程序,将电影、电视、网络剧等分类设置线上申请端口,为影视剧组提供便利的协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8小时内完成资料审核,并出具协拍证明,自动“派单”至各县(市、区)服务平台,实现影视协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整合资源,化繁为简,江门努力答好影视服务最优解。

培育产业示范带

得益于侨乡内涵与文化背景,江门发展影视产业底蕴深厚,是电影创作生产的沃土。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江门五邑的影视明星有120多位。目前,全市影视相关企业超过130家,涵盖剧本开发、后期制作、影视设备生产等环节。

《让子弹飞》主要拍摄地——梅家大院。苏照良 摄

从电影《让子弹飞》《一代宗师》,再到热播剧《狂飙》《棋士》,江门正以“影视资源富矿地”的姿态,在银幕内外书写城市与影视的双向奔赴。

江门影视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影视产业版图浮出水面。《意见》明确,培育台山-开平影视产业示范带,依托台山梅家大院、台城历史街区、冈宁影视城、川岛,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塘口空间、蚬冈旧圩、自力村、马降龙村等现有热门影视取景地,建设台山-开平碉楼古街、滨海风光影视产业示范带,推动台山水步镇建设“影视产业小镇”、开平塘口镇建设“影视(短剧)孵化中心”,丰富产业带内的服务配套,形成较为完善的影视产业联盟。

开平赤坎华侨古镇拥有680多座中西合璧的百年骑楼,一砖一瓦沉淀着370多年的侨文化与侨历史。景区供图

影视设备制造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江门将依托蓬江、江海、鹤山、恩平现有的影视照明、音响设备、麦克风等相关影视器材生产工业基础,逐步扩大江门影视设备制作产业集群,为影视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

人才是影视创作的主力军。江门将搭建影视人才培养通道,支持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影视类相关学科建设,积极推动高校与影视机构开展多类型、多模式影视人才培养合作。尤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江门支持蓬江、江海、新会建设主管部门、影视机构与高校三方共建影视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训练营等,扶持青年影视初创项目孵化开发,鼓励相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型、应用型职业教育。

当前,微短剧飞速发展,成为影视产业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江门此次发布的影视产业“政策包”也对微短剧提供扶持。

江门加快脚步奔向“短剧风口”。日前,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动省有关部门和市、县、镇三级在开平塘口镇打造“侨乡新大众文艺社”,推出每月长租租金仅100元等优惠政策,设立网络微短剧与影视拍摄取景地,诚邀作家、微短剧创作团队以“无界创客”身份来江门进行创作。

《意见》提出,江门将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国侨都网络文学+短剧创作孵化中心”,建设培训中心、产业学院,打造侨乡故事IP,孵化一批优秀的侨乡文化短剧剧本、短剧创作人才以及短剧作品,利用侨乡优势,打通短剧出海渠道,助力中国故事、侨乡故事在海外传播。

专项资金扶持激励

坐拥影视资源“富矿”,江门的雄心从来不局限于一座“天然影棚”。

江门重视和支持影视产业发展,提出奋力打造大湾区影视拍摄取景地、后期制作基地。江门市委宣传部经过研究论证,创新提出打造“10张城市文化名片”,其中之一就是要持续擦亮“影视资源富矿地”城市文化名片。

2023年,江门在全省率先推出《关于促进江门市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配套印发江门市影视协拍服务“工作职责”和“工作指引”两个文件,从剧本、拍摄、发行,到配套的演员资源以及培训、协拍、服化道等服务,涵盖影视产业的方方面面,用政策和服务为影视产业发展提供温润的土壤。

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史展。资料图片

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两年后的今天,江门再次发布“政策包”,突出全产业链扶持,以“全链护航”释放发展动能,推动江门影视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对多数影视企业而言,资金是发展的一大掣肘。江门将积极争取把本地影视项目列入广东省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作品创作选题库,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探索建立影视剧组在江拍摄的成本返还机制和奖励机制,通过场地租金、食宿费用、群演费用享受折扣优惠的方式实现返回机制,视影片播映效果争取市、县两级宣传文化专项资金给予适当奖励。

江门也鼓励各县(市、区)出台影视产业落地优惠措施,探索建立以奖代补、消费优惠等方式,为影视公司、影视制片基地、影视剧组落地、影视人才扎根创作等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措施,吸引外地有影响力影视公司来江门设立分公司、华侨华人来江门开设影视工作室。

江门启动2025年版权宣传周,启明里广场成为沉浸式版权文化体验场。 杨兴乐 摄

版权保护关乎影视行业健康发展。江门将加大影视版权保护宣传力度,指导电影院加强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依法及时查处院线电影盗录等版权案件。同时,强化数字赋能影视产业发展,引进更多以数字技术应用为重点的影视制作公司进驻江门,探索打造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场景,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标杆影视公司。

影旅融合侨乡出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短视频、微短剧崛起的背景下,新思维、新理念正在颠覆并重新定义影视业的每一个环节。好的影视产品首先得是好作品,好作品离不开丰沃的创作土壤。

“出镜”更多的拍摄地、“出圈”更多的城市景点,这是夯实“家底”的第一步。《意见》提出,要丰富影视旅游文化内涵,包括打造侨都影视拍摄取景地、影视旅游精品路线、影视文化网红“打卡点”、侨都影视文化产品和街区,打造一座书香味、文艺范、有内涵的影视名城。

影视和文旅相互成就,共同发展。“影视+文旅”的效应不应只满足和停留于影视作品播出期间,融合创新、加强影视IP对于文旅的长尾效应,才是以文塑旅、以文彰旅的关键所在。

全省“跟着影视去旅行”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在江门启动,演员沉浸式演出。熊毅 摄

以“跟着影视去旅行”等活动为契机,各县(市、区)将以碉楼、骑楼街、咏春拳、蔡李佛拳等元素和著名影视文化IP结合,打造一批影视旅游精品路线,将已成功拍摄影视片的取景点、场景地建成市民、游客乐于体验的江门影视文化“打卡点”。

借助影视剧主取景地“热度”和影响力,江门还将进一步活化开平碉楼与村落、台山骑楼历史街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江门茶饮”“侨都咖啡”“五邑美食”“非遗产品”等“网红”商家以及符合历史文化街区气质的民宿、餐饮店、旅游商店等进驻,打造独具魅力的侨都影视文化历史街区。

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结合“江门读书日”、“无负今日”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文明Yeah(夜)集项目建设,江门将把影视文化融入其中,丰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用文化味、侨乡韵吸引更多影视机构、团队、企业、产业入驻江门发展。

影旅融合的路子如何走得更宽?对来江门拍摄取景影视剧组、成功上线播出的影视作品,江门将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鼓励举办各类影视活动,支持影视IP在地文旅转化和文创衍生开发,开发外宣产品,多措并举破圈整合为“影视+文旅”注入灵魂。

侨乡故事,世界出镜。江门如今是众多影视取材取景的沃土,未来也将继续吸引更多的相关影视作品落地。随着更多的侨乡之景、侨乡之物、侨乡故事走上荧幕、漂洋过海,影视将成为连通江门与世界的又一座“桥梁”。

南方+记者 张婧媛

【作者】 张婧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