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公里传温情,广东大学生赴疆开展“三下乡”活动
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岳青 8月27日至9月5日,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的指导下,共青团喀什地区委员会与广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携手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三支高校实践团队,奔赴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地区开展为期7至9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医疗服务、教育帮扶、文化交流、乡村调研为抓手,将广东的温暖、热情与青春力量注入边疆,用行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青春答卷。
中山大学
专业力量破解边疆眼健康难题
新疆喀什地处帕米尔高原,高海拔、强紫外线、干燥气候导致干眼、白内障等眼病高发,眼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心头事”。作为深耕边疆眼健康领域14年的“老朋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积极响应,以“粤喀光明行”为主题,组建由援疆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眼科学研究生组成的实践队,携5G眼科智能巡诊车深入疏附县校园,为当地师生送去“家门口的优质诊疗”。

中山大学实践队在疏附县第三中学为学生做眼科检查。 通讯员供图
此次服务中,实践队为疏附县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三小学约500名师生完成视力检查、裂隙灯诊断、眼压测量等专业筛查,现场提供诊疗建议,赠送眼药水并指导使用ChatZOC眼病智能诊疗平台,同时依托5G技术实现检查结果实时记录与解读,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广东同质的眼科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和民族团结的温暖情谊送到群众身边。
“以前不知道孩子近视度数涨这么快,今天医生不仅查了视力,还教我们怎么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太实用了!” 疏附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家长麦麦提江不住地向实践队师生道谢。小学生阿迪古力·艾里格扎在讲座后更是兴奋地问道:“医生哥哥,你们以后还会再来吗?”短短两天,实践队师生与当地师生建立了深厚情谊,把民族团结的精神融入每一次交流互动。
华南师范大学
多元课程点亮边疆学子成长路
华南师范大学赴疆“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发挥师范专业优势,以“红领巾小课堂”为载体,在疏附县为边疆学子开设特色主题课、科学探索、文化实践、体育与心理健康等四大类课程。
其中,《新疆人民与抗日战争》和《活力十五运》等课程,依托真实史实和体育盛事,弘扬爱国精神和体育理念;《神奇的地下长城——坎儿井》《机器人第一课》等科学探索课程,通过推理构造、实物演示激发科学兴趣;文化实践与体育课程融入奥尔夫集体舞、南拳、舞狮等传统文化元素,在趣味互动中帮助当地学子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以后想成为一名记者,记录更多家乡的故事,发掘更多英雄的故事,传递国防精神。”在疏附县明德小学,课程《喀什红色征途 国防精神传承》结束后,米热感动得热泪盈眶,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在她心里深深种下。

华南师范大学实践队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与学生开展趣味橡皮泥地形探索。通讯员供图
“同学们看,这是青藏高原,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这是塔里木盆地,就像一个大碗,装着我们新疆最美的沙漠和绿洲……”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实践队成员王余洋、王思琪共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孩子们人手一盒橡皮泥,亲手捏塑出高原、山地、盆地、沙漠等多种中国典型地形地貌。这是华师实践队带来的“趣味科学课”,也是他们“用课堂架起文化桥”的生动实践。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科学探索、体育健康……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陪伴孩子们打开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此外,实践队还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喜迎十五运 全民齐参与”等社区实践活动,通过汉字典故分享、健身操教学、传统文化体验摊位等形式,既丰富边疆居民的闲暇生活,又搭建起语言互通、文化互融的桥梁。
五邑大学
特色文化课堂书写团结故事
五邑大学“同心筑梦”实践队以侨乡文化为纽带,走进新疆开展文化交流与基层服务,通过开展特色文化课堂、暖心基层实践和爱国主义学习等活动,在双向互动中书写了一段段真诚动人的团结故事。

五邑大学实践队在阿瓦提中心小学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墙绘活动。通讯员供图
实践队为当地的小学生们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文化课堂:在侨乡碉楼课上,以“剧本杀+拼图”的趣味形式,带领孩子们边玩边学,理解开平碉楼的建筑智慧;林基路事迹专题课通过真实故事,娓娓道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法律小卫士课堂则结合案例与问答,在孩子心中种下法治意识的种子。
队员们深入阿瓦提乡的乌鲁格尤勒村、阿萨新村和托克扎克镇的阿亚格曼干村,与村民一同摘桃、采菊、拉家常,在共同的劳动和家常对话中,倾听真实的心声,传递温暖的共情。“您看,馕坑里的馕(náng)是圆形的,面粉(miàn fěn)是做馕的原料”,在古丽大妈家的馕坑旁,队员们通过实物指认、发音比对、情景对话等多维教学法,让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融入日常,变得轻松亲切。
在阿萨新村,实践队队员和驻村干部共同策划了“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民族团结七夕联欢晚会。队员林杰进为村民送上他亲手画下的帆布袋,村民接过礼物时,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一边抚摸着细腻的笔触,一边用生涩的普通话表达谢意。这一晚,大家一起唱歌、一同跳舞,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认同。
据悉,近年来,在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共同指导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五邑大学等多所高校,共计180人在暑期奔赴新疆喀什、兵团第三师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发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优势,深入新疆基层社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场所,以点带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更多青年扎根边疆、服务边疆,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为新疆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注入持久青春动能。